中新网郑州12月6日电 (王宇)12月6日,以“5G变革共绘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郑州开幕。开幕式上公布了“5G十大应用案例”,涵盖农业、工业、医疗、金融、教育、交通、文旅等多个领域。
2023世界5G大会为“5G十大应用案例”颁发证书。 韩章云 摄
“5G十大应用案例”分别为:
山东电力5G规模化应用工程、“数”说纺织——福建金源纺织5G智慧工厂项目、5G全连接工厂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样板的5G最优解、天地一体、通导融合——“5G+北斗”助力交通测绘高精度定位、5G+融合定位赋能三一重能数智化转型项目、5G融合定位超视距AMR注入制造强国新动力、迈向5G船舶制造新时代的江南造船厂、中国平煤神马5G+煤炭绿色安全开发、基于5G风筝型专网的全链零碳智慧工厂。
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开幕式上表示,“5G十大应用案例”推选活动旨在打造典型垂直行业规模性示范应用和标杆项目,推广5G与行业深度融合、创新共赢的应用案例。它们是运用5G等先进数字技术服务生产生活、降本增效、解决产业数字化痛点问题、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优秀成果。
据了解,世界5G大会每年都会推出“5G十大应用案例”,今年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29个省份及重点企业推选的400个优秀项目,根据项目的科技创新性、国际国内领先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标准评选而出。(完)
【光明时评】
日前,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示》,拟对83名国家卓越工程师、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表彰。
说起工程师,很多人会联想到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车间、工地忙碌的身影。卓越工程师不仅具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而且善于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具备动手能力强、兴趣专注度高、勇于创新创造等诸多特点,是“工程师中的工程师”。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墨子传信,从高铁驰骋到“大飞机”启航,从敦煌文物修复到煤矿瓦斯防治,从天气预报系统到眼科诊疗技术……一件件展现综合国力的大国重器、一项项关涉国计民生的科研成果,无不浇筑着一批批卓越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卓越工程师的匠心,就没有中国创造的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现实需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但还不是第一强国,与一些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还不够。也因此,培养一大批各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到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从支持“双一流”高校引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到拟对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表彰,党和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我国的工科在学规模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工程师数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把如此庞大的工科学生和工程师队伍的“一把把种子”播撒到肥沃的土壤里,用心浇灌、悉心管护,假以时日,必将出现卓越工程师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卓越工程师培养没有成例可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上,还是习惯于用理科思维统筹教学,对动手实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训练不足。有的与产业脱节,学生毕业后无法跟上技术革新的脚步。创新体制机制,找到积极面向市场、无缝对接企业的工科人才培养路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是未来必须集中发力的重要方面。
卓越工程师需要在实干中锻造。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持续努力下,我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将获得更加系统的综合培养、训练规划,尽可能多地获得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机会。此外,在强调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人才培养的同等重要性。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文素养、组织管理能力、财会金融保障等,不同的学科人才都将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又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又要看人才。我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总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卓越工程师红利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此而论,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相反,人才红利正在形成。用积极的政策、市场的逻辑、改革的办法,不断扩大这样的红利,未来的中国必将更具创造力、竞争力。(光明日报)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叶攀】